醫療資同族有投資举動,就會制作病院(或诊所或其他大、中、小型病院或醫療機构),采辦装备,好比X光、MRI(磁振造影)等等,還要采購质料,包含藥、针头、白袍等等,也必需招聘大夫、护士、藥师等等醫療劳動者。那末這些醫療劳動者就在病院、用這些装备和质料来出產、供给C',就是醫療商品,包含做手术、诊断、醫治、给藥等等,這些都是醫療商品。在台灣,醫療商品的用度有一些是用全民健保(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,NHI)或自费付出,台灣公众即便有全民健保,也仍是要付一些自费的部門,叫部門包袱。固然是經過全民健保来買,可是全民健保也是公众的錢呀,公众先付錢,經過全民健保這类間接的方法来付出醫療用度,台灣全民健保是强迫性的,假设你硬不要加入全民健保,你就必需本身自费来采辦醫療商品、来付出你的醫療费;不管若何,公众是直接或間接来買這個醫療商品的。那末醫療資同族,或说病院的具有者或辦理者就由于供给手术、诊断、醫治等等的商品给病人来買,以后他可以实現醫療商品中含着的残剩价值、就會得到利润,就會有M',M'比M必定要多,如许它就會继续运转。
咱们再看圖三,台灣當局對付公立病院,自80年月以来是一起弃守的,圖三的趋向可以看出:當局的补贴款急剧低落,从90年月一起下跌,到最后补贴款占全台总醫療保健付出(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, NHE)已趋近于零了。當局乃至将10多所公立病院转由私家本錢或财團谋划,也强逼公立病院自傲盈亏,最后公立病院落得着名无实,與私立病院没有甚麼不同。在這里,咱们要提示大师:固然圖一及圖二的公立病院病床数及醫事职員数在1980年月以后有上升的趋向(可是没有私立病院的上升那末快、那末较着),可是,這個時代,公立病院已與私立病院没有甚麼本色上的不同、已彻底市场化了。
世界上分歧社會的公卫系统的醫療部分,以它的财務(financing)及醫療辦事供给(health care delivery)两大面历来分类,大致可以分為三大类:
1. 财務的部門,醫療部分經费重要来自當局,是以醫療辦事根基上是免费的,不是一個商品;醫療辦事的供给也是由當局主持。這個体系一般称為公醫制,英文称National Health System(NHS)。英國及北欧社會福利國度,另有拉丁美洲的古巴,都具有如许的轨制。不外,很遗憾的,在新自由主义風潮的影响下,英國的公醫制在曩昔一二十年中,也起头部門市场化、私有化。
2. 财務上,利用全民健保(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, NHS), 来付出;醫療辦事的供给则是私家本錢投資到醫療機构,出產出醫療商品,公众则經過這些醫療機构,用全民健保、部門包袱、或自费来買他们所必要的醫療商品;今朝具有這类醫療轨制的國度或社會包含加拿大、德國、南韩、台灣及中國大陸。
圖十四,咱们将两岸當局在全民醫療保健总付出(National Health Expenditure, NHE)--它包含公卫系统预防及醫療部分的总付出—此中,来自當局补贴的比例,與第一类--公醫制 (National Health System)的丹麦做比力。先阐明,這個比例反应的是當局對公卫系统—即,人民康健的促成與保护—的投入及责任承當,固然,這個比例越高,就暗示當局對公卫系统的责任承當越壮大。這個比力,凸起一個两岸社會较着的实际:两岸當局在公卫系统的投入,相對于丹麦,真是十分低的!圖十四中,赤色是中國大陸、蓝色是台灣、黄色则是丹麦。中國大陸的醫療保健总付出中,當局的投入从90年月起头就在2成如下,2007年起头,這個比例才渐渐上升到2012年的3成。而這個比例,在台灣则是从1995年的3成多一起逐步降低,到2012年的2成5。相對于的,丹麦當局在天下醫療保健总用度的投入,从1995年到2012年,一向不乱保持在8成多。提示大师:固然丹麦及其他北欧國度和英國,是本錢主义國度,但這些國度的當局和大都人民其实不認為公卫醫療系统应當市场化。